欢迎来到 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工程!

加入收藏  丨  联系我们

荣誉顾问

排名不分先后

李晨阳         山东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哲学教授、系主任。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82年获取哲学学士,1984年获哲学硕士后留校任教,1992年获取美国康乃迪克大学哲学博士。曾任美国中央华盛顿大学哲学教授、系主任。他的主要研究兴趣在儒家哲学、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论,和中西比较哲学。主要著作和编著包括 The Confucian Philosophy of Harmony (Routledge, 2014),  The Tao Encounters the West: Explorations in Comparative Philosoph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9), The Sage $and$ the Second Sex (Open Court, 2000),  The East Asian Challenge for Democracy: Political Meritocracy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with Daniel Bell,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3),  Moral Cultivation $and$ Confucian Character (with Peimin Ni,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14),  Chinese Metaphysics $and$ its Problems (with Franklin Perkin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5), 以及 100 多篇学术论文。曾任中国留美哲学会会长、国际中国哲学会副执行长、全美哲学会亚洲委员会委员, 香港城市大学2005-2006资深访问学者,2008-2009年美国全国高等教育协会ACE Fellow, 和2015-2016年斯坦福大学高级研究中心博古睿学者。现任国际中国哲学会会长以及二十余家学术刊物和学术组织的编委会或咨询委员会委员。 
 
 
李纪祥        1957年,祖籍江苏盐城,台湾东海大学历史学硕士,中国文化大学历史学博士,师事宋晞、蔡仁厚、钱穆诸先生。曾任佛光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历史系主任,台湾中国历史学会前理事长。现任佛光大学历史学系所教授,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博士班教授。台北市政府学术顾问,耶鲁大学东亚系访问学人,密西根大学访问学人,韩国庆尚大学访问学人兼客座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访问学人。
 
 
胡耀恆        1936年10月7日;教育: 印第安那大學 (Indiana Univ.) 博士(1969)、貝勒大學 (Baylor Univ.)碩士(1963)、國立台灣大學學士(1958);經歷:1969-70 密西根州立大學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助理教授、1970-74 國立台灣大學副教授、1974 墨爾本大學 (Melbourne University)訪問教授、1974-7 夏威夷大學(University of Hawaii)副教授、1979-82 國立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兼主任、1982-90 國立台灣大學教授、1990-93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主任、1993-95 國立台灣大學教授、1995-2002 國立台灣大學戲劇研究所教授兼所長、2003-今 國立台灣大學名譽教授。文教活動及榮譽:1972-74 《中外文學月刊》主編、1972 國際青年商會十大傑出青年、1973-74 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會長、1973 中華文藝協會文藝獎章、1982-今 中華民國筆會理、監事、1988-90 中華民國戲劇學會創立人及首任會長、1989 行政院三等服務獎章、1992-93 《表演藝術月刊》創刊人、發行人、1993 教育部三等教育文化獎章、1994-5 教育部顧問會顧問、1995-6 教育部學審會委員、2000 行政院三等服務獎章。

 

 
卢雪崑    (香港地区)師從牟宗三先生於香港新亞研究所,1990年獲哲學博士学位后留所任教迄今。現任香港新亞研究所哲學科專任教授、導師。2001年及2002年暑期於德國美因茲大學康德研究中心作訪問研究。2012七月,訪問德國圖賓根大學哲學系、海德堡大學哲學系,八月訪問美因茲大學康德研究中心。主要著作有《儒家的心性學與道德形上學》、《通書太極圖說義理疏解》、《意志與自由 —— 康德道德哲學研究》、《實踐主體與道德法則 —— 康德實踐哲學研究》、《康德的自由學說》《物自身與智思物 —— 康德的形而上學》《孔子哲學傳統 —— 理性文明與基礎哲學》、《康德的批判哲學 —— 理性啟蒙與哲學重建
 
 
 
馮冠超       (台湾地区)教授/博士,學歷: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博士(Ph.D),美國紐約Pratt Institute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M.S.),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文學士(B.A.)現任:輔仁大學藝術學院 院長,臺灣文化創意學會 理事長,輔仁大學應用美術學系所 教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兼任教授,重慶師範大學客座教授,閩江學院客座教授,泉州師範學院客座教授,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委員教育部學術審查委員會委員,臺灣創意設計中心審查委員,中華民國優良廠商協會產學合作指導顧問暨評鑑委員會評鑑委員,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視傳所兼任教授;經歷:輔仁大學推廣教育部主任,輔大應美系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天主教台北總教區聖召會會長,輔仁大學全人教育中心副主任,輔仁大學校務發展委員。輔仁大學「設計學群」召集人。校教評、院教評、全人中心教評委員。金鼎獎「非文學類」評審召集人,金鼎獎「藝術生活類」評審召集人,39屆時報金犢獎評審團主任委員。
 
 
 
陳福濱        台灣輔仁大學哲學系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山東大學(威海分校)、貴州大學、陜西師範大學等校客座教授、山東大學哲學博士論文雙指導教授、重慶國學研究院學術顧問、北京社會科學院學術顧問;中華民國易經學會指導委員;台灣大學哲學論評編審委員、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報編審委員、輔仁大學哲學論集、全人學報編審委員、先秦兩漢學報編審委員、台灣國家文官學院委員。曾任哲學與文化月刊社社長、哲學與文化月刊主編、編審委員;中國哲學會秘書長、常務理事;中華人文展望學會監事;考試院公務人員高等考試、升等考試命題委員、閱卷委員,特種考試典試委員、閱卷委員;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評審委員。曾任輔仁大學主任秘書(秘書長)、文學院院長、全人教育中心主任、哲學研究所所長、哲學系系主任、教務處課務主任、推廣部主任等職務。著有《智與思》、《兩漢儒家思想及其內在轉化》、《晚明理學思想通論》、《世界哲學家叢書:揚雄》、《現代生活哲學》、《倫理與中國文化》等著作六本,編寫《中國哲學史講義》、《易經講義》等教科書兩本,發表〈《孟子》的「誠」-從「善」、「動」、「覺」之義理論起〉、〈《管子.地員》五音說之探究〉、〈《易經》哲學的現代意義〉、〈《太玄經》與《易經》「數」的比較〉、〈《老子想爾注》「道」思想之探究〉、〈《周易參同契》的「道」、「氣」思想〉、〈以「良心」與「仁愛」為內涵的全球化芻議〉、〈哲學的教育精神:自我提升與轉化〉、〈基督宗教哲學「正義」問題初探〉等論文八十餘篇,哲學大辭書「呂氏春秋」、「春秋繁露」、「三統」、「性善惡混論」、「兩漢哲學」、「張載」、「方以智」、「李二曲」等六十餘條目。指導博士、碩士學位論文近百篇。
 

 

释月静法师     中国佛教天台宗第四十六代传人,法眼宗第十一代传人。现任浙江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台州市慈善功德会会长,天台山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会会长。主编《中华天台学系列丛书》、《中国名山文化丛书/天台山系列》

 

 释延佛法师        北京天开寺住持,兼任北京云居寺,北京乐佛寺负责人,寺管会任. 北京市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房山区政协常委。中华佛学网导师,华人频道《中华佛缘》栏目及杂志顾问. 中国民族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榜书家协会名誉会长,北京榜书家协会顾问,中国佛教书画艺术研究院网站长,中国《中华国礼》杂志,专家顾问委员首席顾问.创建了北京天开寺书画院,《佛光》编辑部,并整理出版了;《禅宗智慧》,《禅解周易四书》,《禅修入门》,《禅定入门》等佛教书籍。

 

释常慧法师       福建省宁德市宝峰寺主持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战略合作 | 版权声明 | 咨询服务 |
北京炎黄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京ICP备202200414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2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