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
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五、传统体育和游艺;
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二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只考虑符合现有的国际人权文件,各社区、群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
一、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二、表演艺术;
三、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四、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五、传统手工艺。
来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联系微信(电话):15711478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