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艺术学理论(艺理学)自2011年确立已走过8年的征程,在建构中国自己的艺术话语体系和艺术学科体系的时代使命中,更需要整全性审视和推进发挥“艺术学理论”(艺理学)学科的自证、自明、自适与引领性建构功能与作用。首先有必要确立“先在承认观”来审视结论出中国艺术学理论(艺理学)学科的最近发展水平数据;其次介入区块链思维而确立艺术区块链方法论是建构艺术学理论学科的一种前沿性行为路径与方案;三是获得另一种推进谋求艺术的共有性知识结论——艺理是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学术目标。
关 键 词:艺术学理论/学科建构/先在承认观/区块链研究方法论
作者简介:梁玖,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 100875)。
“艺术学理论”(艺理学)这个一级学科自2011年确立已走过了8年的征程,究竟建构性发展得如何?当下对其有怎样的认知结论?接下来又将如何进一步推进其发展?这些议题是需要专项讨论的。尤其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语境里,在如何进一步立足于创建中国自己的艺术学术话语权与艺术学术体系、创建中国的艺术话语体系和艺术学科体系的时代使命中,更需要整全性审视和推进发挥“艺术学理论”(艺理学)学科的自证、自明、自适与引领性建构功能与作用。所以,本文提出在“先在承认观”引领下,介入“区块链思维”来寻求推进艺术学理论学科深入发展的研究建构方法论。
一、反思艺术学理论领域的“承认”及其正负性影响或危害
提出“反思艺术学理论领域的‘承认’及其正负性影响或危害”议题,意在引起讨论自2011年至今的“艺术学理论”学科自身建构发展的哪些方面被认可了以及不被认可的又是什么?已有被认可或不被认可的内容或事项,对“艺术学理论”学科本身有什么样有利之用或不利之危?基于这样的认识提出确立“先在承认观”,是希冀能够整全性、体系性、结构性反思和结论艺术学理论的当下状态,以便进一步获得推进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之策。
承认,是人类认识和行为的一个基本态度和方法。承认的核心是对既有存在表示认可、肯定、同意或默许。承认的方式有公开明确承认或非公开的默认式承认。作为哲学中讨论的“承认”(Anerkennung)概念和范畴,最初是在德国哲学家黑格尔(G.W.F.Hegel,1770-1831)《精神现象学》(1807年)和《法哲学原理》(1821年)中出现的。①本文所论的“先在承认观”,是基于欧洲现代社会批判理论之“物化”和“社会存有论”与“承认理论”的学理逻辑而提出的。匈牙利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评论家格奥尔格·卢卡奇(Szegedi Lukács
与霍耐特力图系统论析自己的“承认理论”不同,我于此是主张确立“先在承认观”,并依循“先在承认观”来审视既有学科的存在及其价值。所谓“先在承认观”,是指一种主张个体考辨是什么居于最先地位而左右自己考虑或忽视应答的认识论。比如:当有人说“不过脑子就答应了”这样的表述,就是一种承认行为与结果。“先在承认观”既是一个认识论问题,也是一个立场问题,又是一个方法论问题,它是诉求着力思考主体的盲目与意识、感性与理性、被动与主动、反对与顺应、信守与建构等系列认识因素。易言之,“承认什么?相信了什么?遮蔽了什么?被承认的是什么?不承认什么?遗忘了什么?储备了什么?”构成了“先在承认观”审视存在的指标因素。
那么,依循“先在承认观”审视2011年以来的艺术学理论学科业态的结论如何呢?如果根据“先在承认观”的7个审视指标因素来看,以下正负性内容,是值得焦点关注和深度讨论与解决的。
其一,审视对“艺术学理论”学科“承认什么”?根本上来说,“艺术学理论”这个一级学科,不仅具有学科合法性,重要的是具有学理合理性。目前在这个层面主要有两种“承认”态度与观点:一是,已经有了这个学科就要积极地把它建设好;二是,现在不能退回到确立“艺术学理论”学科之前的状态。
其二,审视对“艺术学理论”学科“相信了什么”?本质地说,是相信了艺理学学科存在的价值。这点是张道一(1932-)在1994年创立“艺术学”高等教育制度时就明确了的。张道一在《艺术学不是“拼盘”》(2007年)一文中,再次强调说:“艺术学的理论基础是归纳、概括和综合。哲学上虽说是‘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但共性是被‘提炼’出来的,并不浮现在表面。长期以来艺术的实践与理论的脱节,理论之所以是灰色的,就是因为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理论的意义在于认识。它不仅能认识艺术的本质,也能帮助艺术家开阔视域,有助于进入更高的境界……艺术学既然是研究艺术的综合科学,往下应指导艺术实践,往上要深入人文科学,应该有自身的研究范围和研究的体系。”⑥‘所谓体系,在学术上是多问题的辩证统一,多事物的条理秩序,相互联系而自成一个整体,因而不允许带任何主观性和随意性,更不是靠标榜能实现的。”⑦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从学理逻辑上还是从事实逻辑上,都已经充分证明艺理学的本质性存在。而正是因为有这一点,是我们承认艺理学(艺术学理论)学科存在的逻辑起点。
其三,审视对“艺术学理论”学科“遮蔽了什么”?整体地看,对“艺术学理论”学科存在的“遮蔽”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遮蔽了对艺术学理论学科建立的前后历史之认知。从一级学科的角度看,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历史不长——仅有八年。但从二级学科的角度看,从1997年“艺术学”作为“八个二级学科”开始的学科历史已经有20多年了。所以,不能遮蔽这20多年来,学科创立者、建设者、贡献者和参与者、学习者的智慧、认识能力与历史性贡献价值。二是遮蔽了对艺术文化本身存在事实的认知。从关键词的角度看,当今作为艺术编码知识的艺术、艺术文化、艺术精神、艺术科学、艺术学科、艺术学术、艺术创作、艺术价值、艺术批评、艺术教育、艺术研究、艺术人才、艺术经济、艺术产业、艺术管理、艺术博物馆、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都是现成的既定概念和观念了。因此,对于艺术存在的共性内容——知识、事实、理论、价值等内容,不能熟视无睹,不能弃之不究。三是遮蔽了主体性独特认知能力。真正从艺术立场和从事艺术文化创作与研究的人,是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艺术学理的存在事实的。总之,置身艺术学理论学科中的人,应该“拥有杰出的‘看历史的眼光’。”⑧所以,应当去除遮蔽性认识或误识的因素。
其四,审视对“艺术学理论”学科“被承认的是什么”?审视这个维度的结论是“跟着走”。因为历史的原因,使得目前的艺术学理论学科业界的成员构成成分十分复杂——有学艺术的、非艺术的,有学术的、非学术的,有承认的、有不承认或怀疑的等等。对于原先不是学习艺术学科、不是从“二级艺术学”学科走出来的人,又机缘巧合地来到了这个学科领域,起初都是“跟着走”——处于被承认的状态。好在,这一类中不少的人,是不断地去除了“跟着走”的状态,已经变成了主动积极的建设者。遗憾的是现今其中有的人变为“学科异己分子”-“身在曹营心在汉”,正不断发挥着危害学科存在与发展的实质性破坏作用。那种占其位而非专业之为,就是目前的“学科异己分子”。其不仅不作为,即便是“积极”作为,却是一种乱作为,这种危害是目前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征途上的最大障碍,当警惕之。因为,他具有了合法欺骗性,让别人误以为因他之居位而是正确的。比如,目前正在着手研制的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如果最终做不到位,就容易产生不可估量的严重危害学科健康发展的后果。
其五,审视对“艺术学理论”学科“不承认什么”?对此,至少有三个方面的事实。一是,对现有的学科名称不承认或仍然有改进的必要。著名艺术学家张道一教授对此就认为此命名是学理“不通”,有点“滑稽”。因为,“艺术学”本身就是“理论”。“学者,道术也,觉悟所未知也,学其不能也。”⑨前面引用张道一文本中所述的“艺术学”概念,指的是而今叫的“艺术学理论”。也正为这个学科命名的不周,才带来了一些负面的认知。是故,我在2014年提出当以“艺理学”名替换之。二是,不承认如今“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存在。理由就是武断地认为“没有艺术理论”“没有艺术史”“没有艺术批评”等,从根本上否定既有“艺术学理论”学科存在的事实与价值。好在这种不承认观点是越来越如夕阳西下了。严格说来,这种观点是不值一驳的。因为,当主张说“只有美术史,没有艺术史”的时候,也不想想,要是按照这类认识逻辑,哪里又有“美术史”“音乐史”存在呢?当打开任何一本美术史著作,不就依然可见是分别对建筑、油画、国画、书法、雕塑、民间美术、工艺美术、版画等分门别类的造型艺术历史形态的逐一陈述吗?其实,已经有20多年的“艺术学理论学科历史”,就是值得“艺术史学”讨论的一个主题了。事实上,也已经有些学者开始在着手这个研究工作了。三是,不承认这个学科有前途。典型表现就是“学科焦虑症”与“悲观主义”情绪的流露。其病症在于遮蔽了对现实、对艺术本身、对自我认知力的感知与理性认识。此种状态被有的专家称为“越来越糊涂”。
其六,审视对“艺术学理论”学科“遗忘了什么”?从这个维度整体地看,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遗忘了“艺术学理论”学科业已存在的历史事实。二是遗忘了自己置身“艺术学理论”学科的身份职责规定与使命角色担当。比如:目前许多从“非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其他学科或专业跨入艺术学理论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往往忘掉了自己是已经“跨入”到了另一个新的学科和新专业,还是惯性地在原有学科或专业当中思考问题,因而往往就做不出在认识和行为上,与置身自己新学科和新专业的应当有的匹配度专业作为,这个问题是目前最为突出的现实问题,而问题的症结是出现在导师身上。比较一下后面这两个博士学位的论文题目,就知道自己的专业作为该是什么样子了。《李季范三弦艺术研究》,请基于“先在承认观”判断该论文选题,是属于哪一个学科和专业研究方向的博士学位论文?在调查中,被调查者一致认为“至少是音乐学学科的博士论文”。然而,这个作者却是正宗的艺术学理论学科之“艺术史学”研究方向的博士生。显然,这是“艺术学理论”的一个非专业选题。那么,要怎样才能把《李季范三弦艺术研究》这个研究内容,转换成为符合“艺术学理论”学科中“艺术史学”研究方向的博士学位论文呢?或者说,怎么才能够把那个非专业论文选题变成为专业的选题呢?首先,是必须明确需要守候专业性——这是规格。其次,是需要真正的理性思维出场,并真正予之归纳、概括、提炼、抽象、建构、结论到“艺术原理”性层面来思考问题与作为。也就是要基于《李季范三弦艺术研究》这个“艺术个案”着眼点,变革定格为《艺术个案的史学视点建构研究》,如此就达标了——属于艺术学理论(学科)艺术史学(方向)的博士论文。三是遗忘了“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原理性价值与引领功能。
其七,审视对“艺术学理论”学科“储备了什么”?从储备的视点审视艺术学理论学科,可以得出一个“复数性资本储备”的结论。艺术学理论学科已经有开篇历史+学说+队伍+制度+方法+愿景等等都是已经储备的内容,这也是我们有理由相信艺理学学科有更好的发展基础与前景依据之所在。更是本文主张确立和依据“先在承认观”来审视“反思艺术学理论领域的‘承认’及其正负性影响或危害”议题的理由所在。
综上所述,一方面,当今需要研究确立能够正确审视和反思艺术学理论已有状态的理论和方法;另一方面,艺术学理论学科到了应该努力清淤性深入推进建构和深化发展的时候。依循“先在承认观”,是有助于艺术学理论学科的清淤性积极行为与有价值作为。比如:一是有助于去除那种不顾艺术历史而言“美学是艺术学的爹”之类捣乱学科正常化建构与发展的乱象。二是去除一些人“一贯性非专业的状态。”我们从常识可以知道,医学界如果举办一个主题为“当代妇产科隐形病防治学术研讨会”,那些怀揣“论妇女乳腺癌防治”类和“论当代男性性病防治与用药策略”类的话题,是不会被允许上台发表的。那么,为什么在艺术学理论学科的专业学术研讨会上,却可以被允许或无知性大方地“东西南北风”乱吹呢?一句话,从历史教训的角度看,人生付出的最大成本是对既有的“无知而为”。当下是该认真梳理业界个体和群体对艺术学理论的先在承认有哪些?其影响何在?从而,寻找进一步促进艺术学理论学科良好建构与完善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二、区块链介入艺术学理论学科的作为可能性空间
在基于“先在承认观”清楚了艺术学理论学科当下的实况后,如何谋求新的建构发展,就成为新的议题。所谓“区块链介入艺术学理论学科的作为可能性空间”,就是主张用介入“区块链思维”的方法,来思考艺术学理论新的研究与建构之可能性取向。也就是以谋求建构确立“艺术区块链研究方法论”,来寻求进一步厘定深入研究的空间,达成持续推进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的目的。
当今的学术推进,都是受到内外在多种因素的影响,所谓跨学科研究、交叉研究、综合研究,就是因为受到复数性因素的影响或启示所致。“区块链”(Blockchain),不论是作为一个术语,还是作为一种新的思维观念和技术方法,都是属于一个新的有限编码知识。现在多数人都以为区块链起源于日本人“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2008年发明)。其实,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产生了。⑩对区块链最基本的认识有两点:区块链是一种新思维;区块链是一种新兴技术。目前,讨论区块链多从狭义和广义的角度来界定,“狭义来讲,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广义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11)简言之,“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所谓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系统中实现不同节点之间建立信任、获取权益的数学算法。”(12)从中可以进一步以单元因素与结构的角度,揭示区块链的内涵体系,其核心结构有四个内涵因素,“分布式数据存储”即利用分布存在事项来运算;“点对点传输”即用一个区块生成下一个区块;“共识机制”即在不同的存在节点中获取共有性内涵;“获取权益的加密算法”即设计形成可靠性基础架构。(13)区块链创建的目的,是谋求建造一个“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世界”,去除个体利益,或不信任。于此主张从艺术学理论角度学习区块链,是立足于运用“区块链思维”,建构艺术学理论学科新的研究方法论。
“区块链思维”,是一种诉求可靠性+公平性+规范性+想象性+价值性的目标思维。(14)基于“区块链思维”确立的“艺术区块链研究方法论”,是指主张从艺术分块单元式结构中揭示生成可靠性艺术共识知识体系的研究方法。确立艺术区块链研究方法论的目的,是为了解除各个部门艺术的狭隘意识、眼光与观念,创生可靠性的艺术共识知识理论话语体系,提升和扩展艺术文化的共享性,增强艺理学(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开拓与引领价值。
艺术区块链研究方法论有五个维度的认识与操作技术路线内涵结构:首先,是关注艺术门内分布式艺术事项而结论。一方面,是要充分认知艺术学门类是多部门学科的集合体;第二方面,是要充分认识艺理学是基于对各个艺术事实的分析而抽象、归纳和结论出的共有性、顶点性、原理性知识理论话语体系。
其次,在艺术之点对点链接中发现艺术原理。艺术之点对点链接中发现艺术原理是指从部门艺术原理中生成艺理学层级的大原理。用一个公式表示,就是——从原理中生成艺理学原理=美术原理+音乐原理+舞蹈原理+设计艺术原理+戏曲艺术原理+电影艺术原理+电视艺术原理+戏剧艺术原理+新媒体艺术原理+艺术新生原理→艺术原理。其中,基于事实的超越性建构,就成为其根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再次,始终寻求艺术共识。要善于和守候从分块或分类艺术中发现和揭示出艺术之道理体系。如果从艺理学的立场看,毛泽东(1893-1976)于1942年5月2日至23日在延安整风期间发表的“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既是一篇经典的艺理学学科的文献,又是符合“始终寻求艺术共识”方法论的艺术认识论。毛泽东开篇就说:“同志们!今天邀集大家来开座谈会,目的是要和大家交换意见,研究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求得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求得革命文艺对其他革命工作的更好的协助,借以打倒我们民族的敌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15)请问,毛泽东在这里边讲的“文艺工作”“研究文艺工作”“革命文艺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求得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是艺术整体立场即今天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艺理学)学科内的事?还是仅仅为某一个部门艺术内的事情?结论显然是前者,也就是说他的讲话是立足于学科顶点的高度、原理性共识深度而论断的。所以,纲领性的讲话内容出来后,对每一个艺术子学科门类的研究、创作、表演、教育等都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一句话,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是艺术共识类文献——艺理学的文献。从这个事例中,今天置身艺术学理论学科的人,是应该获得怎么去研究艺理学的认识论、规格论与方法论的启示与教益的。
第四,获取艺术可靠性基础性知识理论。从既有艺术事实中建构出艺术学科恒定的学理或知识理论体系。
最后,以想象力建构规格来寻求艺术质性理论。也就是始终以“艺术不仅仅是这些”为出发点,不断开拓性建构艺术学理。因此,艺术学想象力、注意力能力、学术敏锐、基于事实建构、艺理学规格,就是当下和未来的艺理学研究中应当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性指标。
总之,艺术区块链研究方法论,是寻求对艺术根本性认识与信任和规格遵循的理论。它不仅在学理上具有促进人们主动获取艺术可靠性基础知识的价值,还是一种引领主动获取艺术学理的逻辑方式、共识生成方式和艺术学术方式的理论。
那么,基于艺术区块链研究方法论,目前可以提出什么样的艺术学理论区块链建构行为方案或作为空间呢?
迄今为止的人类,无论是巫术、宗教、科学,还是哲学与艺术,都只是人类寻求认知事物答案的一些经典性方式、结论与范式。艺术学理论区块链建构行为方案,是指将艺术个体分属单元合纵整全化研究模式。“艺术个体分属单元合纵整全化研究模式”=复数式建构成型艺术学理论模式。其包括五个维度的研究取向建构。
其一,着力于艺术学理论“学科内区块链”研究取向建构。艺术学理论学科内区块链研究取向建构,是指在艺术内部的内部找到和结论出共识性艺术内涵。比如:在艺术一级学科内部的各构成艺术区块里寻求到明确的艺术共识道理。通常所说的“论从史出”,就是这个道理。
其二,着力于艺术学理论“学科外区块链”研究取向建构。艺术学理论学科外区块链研究取向建构,是指在艺术之间找到和结论出艺术共识内涵。比如:在艺术的一级学科与一级学科之区块里寻求到明确的艺术共识道理。
其三,着力于艺术学理论“学科正名价值区块链”研究取向建构。艺术学理论学科正名价值区块链研究取向建构,是指坚信艺理始终存在而作为。如果没有“艺理”存在,等于说不存在艺术本体。那么,艺术文化之存在就成问题了。无论是认识中国南朝齐、梁间的画家与绘画理论家谢赫(479-502年)“六法论”所言的“气韵生动”,还是理解英国形式主义美学家与当代西方形式主义艺术理论家克莱夫·贝尔(Clive Bell,1881-1964)的艺术乃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等等论断,都表明艺术总是有它本质性与规格性学理存在的,关键就是看研究者能否发现得到它,或者说当面对它之后能否叫出它的名字来。一如:“元艺术学”这样的术语和概念的提出一样。不仅如此,一旦有由艺术各种区块链拱卫形成的共识艺术知识理论体系,便深刻证明艺理学(艺术学理论)学科存在的合法性、正当性、价值性与功能性。是故,现在不是再来讨论艺术学理论学科是否有没有或存在与否的问题,而是要集中精力讨论艺理学世界与体系丰厚的议题。
其四,超迈性突破艺术区块之区隔而建构艺理学学科知识理论体系。超迈性突破艺术区块之区隔而建构艺理学学科知识理论体系,是指始终以卓越胜过孤立艺术区块限制的方法获得建构整全性艺术共有知识理论体系。这是破除艺术学科内各自以为是的狭隘艺术认识论与实践论。比如:我是搞技法的,不要给我说什么理论,会画、会唱、会跳就好了。还有已经是戏曲一级演员的人说:“我把我怎么做的东西告诉你们了,理论由你们去搞,我们不需要。”殊不知,没有艺理学支持的会画、会唱、会跳之路,厚不了、精致不了、长不了。由此。也就可以深刻认知到艺理学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其五,着力于“二体区块链”生成研究取向建构。“二体区块链”=人主体+艺术本体。“二体区块链”生成研究取向建构,是指着力集成主体整全智慧与艺术本体意义之合力成型方法。任何艺术研究,丢掉了研究主体的智慧与艺术本身意义,最后得出的艺理都是靠不住的。尤其是不能忽视个体的智慧力量发挥。任何学科的知识理论体系的创生与成型,都有赖于每一个置身其中个体的智慧贡献。个人能够贡献出独有的专业智慧又是离不开研究的。系统地看,个人的研究与实现是得力于个人的“知道世界”之大小。个人的任何“知道”的来源,一般说来有四个基本源。一是,个人在社会化中的继承而知;二是,被教育后而知;三是,个人面对体悟化而知;四是,个人基于天赋敏锐性专注研究而知。一句话,个人基于自己知道的任何研究是不能失去自己这个自在主体的。为了确保自己的研究行为正确和有效,必须理解研究的本质及其技术路线。研究,就是寻求确定将“个人经验和发现”转化成为有限编码知识的学术生产行为。成型的研究行为结构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发现问题,是研究的第一个环节;提出质疑,是研究的第二个环节;建构出原理性结论,是研究的第三个环节;细化解决问题的技术路线或方案,是研究的第四个环节;验证确立特定知识理论体系或独立学说,是研究的第五个环节。艺理学的研究,当守候其基、大、高、远、深、用的东西。基=基础类内容,大=宏约深论的内容,高=顶点原理性内容,远=前瞻预见性内容,深=本质真理性内容,用=思想引领性内容。无论是局部性研究,还是整体性研究,或者是开门立派的研究,皆离不开这些基本的研究规格与路线环节。艺理学(艺术学理论)的研究也如此。
如果说前四个区块链研究取向建构都是形成艺术共有学理的方式。那么,“二体区块链”生成研究取向建构,则是促进个体形成自我艺术理论的途径与方法,也是个体克服非专业思维和非专业行为出现的策略,更是艺理学学科滋养或引领每个艺术人前行的价值与功能所在、意义所在。由是,也实在地揭示出与提升和彰显了艺理学(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存在价值。
总之,艺术学理论区块链建构行为方案的终极目的,就是寻找、发现、揭示、定格出艺术的共有性知识结论——艺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明确出三个结论,一是有必要确立先在承认观来审视结论出中国艺术学理论(艺理学)学科的最近发展水平数据;二是介入区块链思维而确立艺术区块链方法论是建构艺术学理论学科的一种前沿性行为路径与方案;三是获得另一种推进谋求艺术的共有性知识结论——艺理是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学术目标。
最后再声明一个观点,艺术学理论(艺理学)学科的前路再难,也得执着地走下去。
注释:
①[德]阿克塞尔·霍耐特:《物化/承认理论探析》,罗名珍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46页。
②[德]阿克塞尔·霍耐特:《物化/承认理论探析》,罗名珍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17页。
③[德]阿克塞尔·霍耐特:《物化/承认理论探析》,罗名珍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59页。
④[德]阿克塞尔·霍耐特:《物化/承认理论探析》,罗名珍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47页。
⑤[德]阿克塞尔·霍耐特:《物化/承认理论探析》,罗名珍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20页。
⑥张道一:《张道一选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5-86页。
⑦张道一:《张道一选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56页。
⑧[日]小岛毅:《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王筱玲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年版,第38页。
⑨张道一:《张道一选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55页。
⑩任仲文:《区块链》,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年版。
(11)任仲文:《区块链》,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年版,第1页。
(12)任仲文:《区块链》,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年版,第7页。
(13)任仲文:《区块链》,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年版。
(14)任仲文:《区块链》,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年版,第3页。
(15)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47页。